”這”的寫法。
第一步:觀察字形,這屬于方形,往往寫成了扁形。熟悉它的字形之后,才能寫好,這是第一步。
第二步:寫文字旁。有的人先寫走之旁,是錯誤的。這個文字的點,要點的有力度,重重的感覺,切不可太輕細。而且,與橫要分離不可接觸,文字旁里面的空隙越小越好,不可太空。寫文字旁最后一筆要注意,本來文字的最后一筆是“捺”,但是當這個捺又碰到下面走之旁的捺,兩個捺在一塊的時候,書法上有個規定,就是不能重復雷同,那好,只有將文字旁的捺改寫成長點的形式,也就是“反捺”。
第三步:寫走之旁。這個是個難點,首先,走之旁的點,必須高一點,盡量不要與下面的橫接觸。最難寫的是接下來的形狀像3的筆畫,這可不是3,很多人都寫成3了。正確的寫法是:用筆尖扛肩傾斜著寫出短橫,然后將筆尖重按,使勁貼擠著短橫,由重到輕寫一個很窄的s形注意很窄哦!那個角越尖越好。你要學不會,還有一個辦法,就是干脆畫個小括號也很美 ,不管用哪種方式,都應該盡量往字的中間收著寫,因為這個地方屬于次要筆畫,不能往外放,否則就會出現字的中間太空的現象。最后的捺筆也很難,屬于平捺,平捺并非真正的水平,而是一波三折,即一個筆畫折三折,第一折比較小,先往右上方行筆,第二折稍微有個小坡度,第三折有個強烈的重按停頓點,即捺腳跟,還有個腳尖,即捺尖。注意捺尖不是往右上方行筆,也不是耷拉下來,而是朝著右方(略微上翹一點也行但不可過分)。這樣一來,把所有的筆畫都弄明白之后,這個走之旁寫不好才怪 。
特別需要指出的是,第一步里講到的首先觀察好字形,是方形,中間比較緊湊,文字旁因為是次要筆畫,所以往中間“收”,而走之旁的捺,則舒展的往右“放”,一直放到能穩穩的托住抱住上面的文字旁為止,整個字團結在一起不分家。